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五四特刊 | 1919-2019,一百年过去了,青年节失去意义了吗?

    信息发布者:梦然lmr
    2019-05-05 21:42:01   转载

    1919年5月4日,中国·北平(今北京)爆发了“五四运动”。


    1949年12月,为了纪念这场以北平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,5月4日被定义为青年节。


    何为青年?五四运动领袖之一李大钊在《晨钟之使命》中曾说:


    青年者,人生之王,人生之春,人生之华也。青年之字典,无‘困难’之字,青年之口头,无‘障碍”之语;惟知跃进,惟知雄飞······以创造环境,征服历史。······盖青年者,国家之魂。·····青年不死,即中华不亡。


    2019年5月4日,正值五四运动一百周年。一百年过去了,中国青年对于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的追求却是前赴后继、百年不渝的。


    一百年,是四代人的时间。这百年间,中华民族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命运起伏,中国青年扮演了力挽狂澜的历史主角。


    天降大任,革命先锋


    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


    民国时代的青年是被时代选中,并去践行这种高度自觉的爱国精神的时代先锋。


    1919年5月4日,北京青年学生为了抵制巴黎会议对中国利益的侵害,发起了游行抗议。


    ▲五四运动


    他们有不畏强权的正气,有为民请命的热血,有同心合力的团结。他们有过3000多人集体在烈日下坚持交涉,甚至还有发动25000名青年学生同时罢课、演讲的壮举。


    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有知识、最有觉悟的爱国青年,也是那个时代最具抗争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叛逆青年。


    他们民族自尊心觉醒、实践爱国行动的年龄,也是超乎我们想象的。五四运动的主要发起人,后来的一代风云人物,当时的年龄都很小:傅斯年,23岁;张国焘,21岁;瞿秋白、闻一多,20岁。


    他们用行动唤醒了一代人的觉悟: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?他们的热情和担当,是流入后起青年骨髓的家国情怀。


    1935年12月9日,北平数千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,掀起了全民抗日救国高潮;


    ▲1936年暑假,济南各校开始建立“民先(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)”组织宣传抗日


    1937年抗战爆发后,青年学生主动去战场劳军,去乡下宣传抗战救亡,在后方举办募捐、支援前线。


    那个时代的青年,拿起课本都是勤勉用功的好学青年,走出教室即是心忧天下的民族脊梁。


    国家有难,投笔从戎


    中国青年在国家危难关头,大规模投笔从戎、报效国家,是民国时代。


    1924年,在孙中山先生的感召下,全国各地青年学生跋涉千里报考黄埔军校。


    ▲黄埔军校旧址


    他们怀抱革命的理想和救国的信念,接受了严格刻苦的军事训练,奠基了北伐统一中国的骨干力量。


    抗战爆发,他们更是英勇杀敌、视死如归,或为国死难,或断肢残腿,或屡建奇功,或带伤上阵,谱写了最悲壮最感人的抗日传奇。


    ▲蒋介石号召青年从军


    1944年9月,在战时紧急关头,蒋介石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,在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青年十万军”的感召下,总计超过12万知识青年参加了中国青年军。


    他们在接受美军现代战术训练后,开赴东南亚,在缅甸大反攻、打通中印公路的战役中大扬国威。


    ▲1942年黄埔三期抗战名将方先觉杀身成仁的遗嘱


    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那个时代的青年,都是舍小家、为国家的民族卫士,抛头颅、洒热血,舍身成仁、无怨无悔。正是他们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的人格,成就了中国抗敌御侮、顽强不屈的国格。


    上山下乡,走进群众


    中国知识青年从庙堂、书院,到脚踏实地了解最真实的中国,上山下乡运动亘古未有。


    1955年11月,在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下,引发了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。文革中,有超过1600万知青深入农村,接受基层锻炼。


    ▲毛主席发出的上山下乡口号


    他们在与农村、农民接触的过程中,大大丰富了人生阅历,磨炼了意志,成为真正了解中国的人,这为他们后来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打下了基础。


    中国当代文化、艺术精英,很多也经历过这一时期,比如易中天、陈丹青、史铁生、张艺谋、葛优等等。


    ▲张艺谋上山下乡照片


    ▲葛优当时在北京昌平农村插队劳动


    那个时代的青年,有“我是革命的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的革命修养和牺牲精神,长期基层磨炼让他们自带一种特殊年代的实干精神和勤勉态度。


    他们也是最了解中国国情和民情的一代人,对中华民族有最热烈和真挚的感情,他们往往把“振兴中华”视为己任,毕其一生精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、任劳任怨,他们是经历过时代检验的精华。


    垮掉的一代,雄起的一代?


    80、90,早已被扣上了一顶大大的帽子——垮掉的一代。


    在公众印象中,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80/90一代,没有60/70后的吃苦耐劳精神,缺乏传统道德的继承,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大变局环境下最基本的事实:


    相比60/70后的上学考试之路,80、90顶着全宇宙最大的学业压力;


    对比60/70后的工作就是看报喝茶,80/90上班族难逃996的压迫;



    类比60/70后的房子工作包分配、政府养老,80/90还没毕业就失业,还没参加工作就被通知延迟退休,刚参加工作就被告知养老金断裂,结不起婚、买不起房。


    可以说,80/90一代,是顶着人类和平时期最大压力坚挺过来的一代。


    他们月薪过万却月月花光,还能微笑着调侃土豪大叔的“一个亿小目标”;


    他们每月房租占据工资一半,却仍然用自己的微薄工资顶起消费升级半边天;


    他们不到不惑之年,就掉发、秃顶、中年油腻,依然用最积极的心态迎接世界的变化。


    ▲中国河北衡水高中高考宣誓大会


    他们在高压下的奋斗和挣扎,稍稍有一些自我诉求的表达,做出一些别样的选择,就被批判是个性张扬、佛系青年。


    ▲朝气蓬勃的90后


    事实上,80/90一代在人生成长的爆发上,远远胜过60/70后,他们喜欢猎奇,创新求变,不拘泥、不守旧,正在挑起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。


    垮掉是一种表象,佛系是一种伪装。在升学、高考、高房价、结婚难、就业难、升职难各种蹂躏下成长的80/90一代,正在跻身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”的时代骄子之列。


    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


    距离1919年,一百年已经过去了。


    百年间,民族曾经多灾多难,国家也曾满目疮痍,人民也曾饥寒交迫。如今国家繁荣昌盛,人民生活富足,这是4代炎黄青年不懈努力的共同成果,一代人成一代功,一代人做一代事



   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没有什么被淘汰的一代,也没有什么一代不如一代,长江后浪推前浪,任何一代人都会被后人拍在沙滩上。


    五四百年,百年五四。振兴中华、人人有责,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而奋斗,这就是五四精神。


    中华崛起,中国青年已经坚持奋斗了一百年,成就斐然却也任重道远,可能还要坚持下一个百年。这一代人实现不了的目标,就留给下一代去完成,这就是实现中国梦源源不竭的永恒动力。


    五四精神,当薪火永传;中国青年,当自强不息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